新闻通知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囊括万有的动力:德国古典哲学体系建构的道路——王丁博士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2020-12-07 09:06:07 作者: 李溪源

2020年12月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的王丁博士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囊括万有的动力:德国古典哲学体系建构的道路”的报告。本次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的李涛老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的黄钰洲老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徐贤樑老师为本次报告的评议人。

王丁老师在报告一开始,首先“破题”,说明“囊括万有”意思是在体系化中把握一切存在——这是德国唯心论三位哲学家(即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追求。紧接着,王丁老师说明了,在康德哲学中存在着理性的分裂的危险,即理性自身的疏异化和片面化,而当时德国哲学界通过引入斯宾诺莎的整体论,扬弃理性的分裂,推演出更高且唯一的理性。这个理性一定是本原意义上的,并且是自由的,奠定了一个理性的哲学体系的根基。王丁老师从自由与体系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对于自由的确立和体系的建构,以及二者合为一体的理想追求。以此为线索,王丁老师分析了德国唯心论的早期体系建构,详细说明了费希特的“自我意识”、荷尔德林的《判断与存在》对费希特的质疑、以及谢林另辟蹊径的自然哲学。在分析德国唯心论的中期体系建构时,王丁老师着重对比了黑格尔与谢林的体系化分歧以及互相的批驳。最后,王丁老师总结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终结,以及这些哲学探索的未竟之业。

王丁老师的主讲结束之后,黄钰洲老师首先进行评议。他称赞了王丁老师对德国古典哲学深入浅出的讲解,并点评到德国古典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关注,是对人的自由与绝对等问题的深思,其最终的目的是伦理学。徐贤樑老师对王丁老师的讲述内容进行了补充,指出康德与费希特、荷尔德林与谢林这两个研究切入点,并将谢林与黑格尔之争概括为古已有之的超越论与内在论之争。评议结束后,在李涛老师的主持下,报告进入互动问答环节,许多同学踊跃发言,与王丁老师现场交流。

供稿李溪源

20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