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总览
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院总览 -> 学院概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社科大”)于2020年正式建立的十三所科教融合学院之一。1955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成立,开始招收培养哲学专业研究生。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依托哲学研究所成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社科大于2018年在人文学院开始招收和培养哲学专业本科生。2020年,学院正式成立后负责哲学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工作。2022年,为深入推进学科整合与科教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研究系并入哲学院,(新)哲学院组建成立。

学院与哲学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实行科教融合的发展战略,以培养拔尖创新型本科人才、卓越研究型研究生人才为教育教学中心任务,构建学生、学术与学科一体化平台,建设一流的哲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服务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卓越化、个性化、学术化的办学之路,努力办成社科院特色、中国顶尖、世界一流的哲学院。

作为学院前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和世界宗教研究系,是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第一批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第一批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金岳霖、冯友兰、潘梓年、贺麟、朱谦之、沈有鼎、周礼全、梁启雄,虞愚、容肇祖、任继愈、王明、徐梵澄、马学良、王玖兴、杨一之、李泽厚、叶秀山、钟肇鹏、黄心川、余敦康、吕大吉、孔繁等许多声望卓著的学者都曾长期在这里工作。

学院现有哲学专业本科学位点、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授予哲学学士学位、哲学专业八个二级学科的硕士与博士学位。学院大力弘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和世界宗教系优良学术传统,以建设世界一流哲学院为总体目标,坚持科教融合的办学方针,突出精英化的教育特色,培养中国特色、学贯中西、引领未来的哲学专业人才。中国社科院哲学学科6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学院本科专业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旨在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具备扎实完整的哲学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继续高水平的专业学习与科研的研究型人才,以及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严谨的科学精神与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院本科教育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充满了朝气与活力,通过积极融入中国高等哲学教育的主流,融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体系,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现有教师共140人,其中,专职教师7人、岗位教师53人,研究生导师80人。教师队伍中,正高级职称教师67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8人,中级职称教师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为89%;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7人,占比为98%许多教师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知名专家学者,其中学部委员5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社科院领军人才2人,社科院青年人才5人,北京市青年人才2人。

学院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探索具有社科院特色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实现与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的深度融合,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推进本、硕、博教育资源共享,深化国际合作,努力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社科院风格的哲学学科,培养一大批面向未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哲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