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并举行首次工作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文化研究中心”,经6月30日哲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旨在有意识地借助数字化分析工具和大数据搜集的资料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帮助。
为了尽快推动“数字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9月20日下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教楼205室,“数字文化研究中心”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哲学院执行院长、“数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勤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暨“数字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河教授、孙茹茹、马一栋以及哲学院教师魏鹤立、孟玲美。
“数字人文”居于国际学术界的学术前沿领域,也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旨在以数字、技术及方法介入人文学术研究,促进其学术创新与知识生产转型。目前国内已有几所大学率先开设了相关专业并展开了相关应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作为致力于创办世界一流哲学学科的大学,将以积极推动学科发展为己任,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相关资源和优势,综合学科、学生培养以及学院发展等多方因素考虑,积极推动数字人文的发展。

图1:马一栋正在演绎“城市软实力”样本
首先,会议上哲学院执行院长周勤勤对李河、孙茹茹、马一栋三位同志专程来哲学院交流数字文化研究工作表示欢迎;接着李河教授介绍了“数字人文”目前发展的概况,同时从人文发展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绍,揭示了数字人文未来发展的趋势及其价值。随后马一栋同志以“城市软实力”作为分析样本详细演绎了数字人文以数字化作为框架、模型、赋值并得出的结果,该结果可以综合分析并根据需要孵化和转化成成果。从样本的分析中可以多维度透析城市发展的情况,最为重要的是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极具价值和意义。

图2:哲学院执行院长周勤勤教授与李河教授交流工作
最后,周勤勤对开展数字文化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方案和此项工作对哲学院、大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大家就“数字文化研究中心”下一步的工作内容、项目与形式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同时,周勤勤更从培养学生角度,希望该中心未来能够为人文社科延伸及应用提供更多契机,并培养出更具应用型的社科人才。
哲学作为社科学科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人文”新兴专业发展和推动下,为哲学学科提供了深入参与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契机,延展了哲学学科的应用,更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