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 首页 -> 新闻通知 -> 新闻资讯 -> 正文

第六届全国实践哲学论坛将于4.19-20在京召开

2025-04-16 19:42:36 作者:

亚里士多德首次创立实践哲学,包含伦理学、家政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子科学;中世纪和英国早期将其理解为道德科学和道德哲学,法国将其理解为社会科学,康德将实践哲学高扬为第一哲学,新康德主义将其扩展为价值哲学,伽达默尔认为阐释学就是实践哲学。无论后世西方实践哲学有什么样的发展与变形,都起源于希腊古典时期的哲学思考,中国古典哲学自始就有着鲜明的行道于天下的实践哲学特征,从而,实践哲学在根源处总是与中西古典学有密切的关系。

为促进中国实践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实践哲学与古典学关系的讨论,中国伦理学会实践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道德与文明》杂志社合作举办“第六届全国实践哲学论坛”暨“实践哲学与中西古典学研讨会”,拟于2025419-20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相关事宜如下:

一、会议主题

本次论坛以“实践哲学与中西古典学”为主题,涵盖以下一些问题:

1.实践哲学与西方古典学;

2.实践哲学与中国古典学;

3.实践哲学的古典与现代关系问题;

4.中西实践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1.会议时间:2025419-20日开会(418日报到);会期一天半。

2.会议地点: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北方温泉会议中心。

三、会议联络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李  涛

《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耿志刚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科政



第六届全国实践哲学论坛议程


2025419(北京市房山区北方温泉会议中心第九会议室)


8:30-8:50开幕式

主持人:韩育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

致辞人:崔唯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

致辞人:杨义芹(《道德与文明》杂志社主编)


8:50-9:50会议报告(第一场)

主持人:杨义芹(《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1. 中学西鉴:什么是“中国古典学”‖报告人:黄玉顺(山东大学)

2. 实践与实用:反思中国传统学问的实用性‖报告人:方朝晖(清华大学)


10:10-12:10会议报告(第二场)

主持人:邵贤曼(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3. 先做好“常人”再去做“超人”——儒家生生伦理学的一种生活态度‖报告人:杨泽波(复旦大学)

4. 形上学之奠基——牟宗三论实践的形上学‖报告人:程志华(河北大学)

5. 善知识、良知与实践智慧:从“努斯”(νοῦς)的缝隙处看‖报告人:田海平、林剑英(北京师范大学)

6. 实践转向视域中的伦理学知识重建‖报告人:付长珍(华东师范大学)


14:00-16:00会议报告(第三场)

主持人:王惠民(中国社会科学院)

7. 政治合法性与现代困境‖报告人:龚群(中国人民大学)

8. 重新认识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以《诗学》为中心‖报告人:刘宇(西北大学)

9. 正义的起源与落实——罗尔斯与孟子正义论比较分析‖报告人:谢文郁(山东大学)

10. 以战去战——论《商君书》中的正义战争观念‖报告人:刘牧(湘潭大学)


16:00-16:15间歇


16:15-18:15 会议报告(第四场)

主持人:贾谋(《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11.  柏拉图《吕西斯》中的philon‖报告人:成官泯(中共中央党校)

12. 柏拉图论快乐的形而上基础‖报告人:林志猛(浙江大学)

13. 古典学、实践哲学与修辞学:古典学的体与用‖报告人:李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14:00-16:00会议报告(第三分会场:第八会议室)

主持人:黄钰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14. 康德敬重学说之重构‖报告人:詹世友(南昌大学)

    15. 拯救“好人”概念:一个可能尝试‖报告人:冯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

16. 康德的基于欲求能力的善观念——兼论其多重善概念的系统统一性‖报告人:李科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17. 论普鲁塔克的实践生活哲学‖报告人:万永奇(湖南师范大学)


16:00-16:15间歇


16:15-18:15 会议报告(第四分会场:第八会议室)

主持人:李秋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18. 从孟子论天爵与人爵看人的尊严与权利‖报告人:唐文明(清华大学)

19. 仁义作为生活信念的确立——一种儒家观念的实用主义解读‖报告人:郭萍(山东大学)

20. 六艺之教,莫急于《礼》——马一浮礼学思想的体用逻辑‖报告人:于文博( 北京化工大学)

21. 儒家传统的功夫论域与哲学特性‖报告人:李卓(《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2025420

    8:30-10:00会议报告(第五场)

主持人:王旭凤(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2. 现实主义的智者起源:从观念分流史的角度来看‖报告人:陈德中(中国社会科学院)

23. 德性是否可教与伦理主体的生成——基于德性与实践智慧的辩证法‖报告人:刘健(黑龙江大学)

24. 现代欧洲的双重危机与秩序科学的复兴:试论沃格林的韦伯研究‖报告人:刘沐恩(清华大学)


10:00-10:15间歇


10:15-11:45会议报告(第六场)

主持人:庞艳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25. 良知是不是实体、本体与主体?——“体验”与王阳明思想中的“体”‖报告人:卢盈华(华东师范大学)

26. 荀子理性主义伦理学论纲‖报告人:王楷(北京师范大学)

    27. “亲亲”何以“而仁”?——对“亲亲”与“仁”之关系的一种现象学阐释‖报告人:朱刚(中山大学)


11:45-12:00 闭幕式

主持人:李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发言人:李卓(《道德与文明》杂志社)

发言人:赵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