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讲人:黄裕生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时间:2021年4月8日(周四)18:30-20:30
地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楼123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黄裕生,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哲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德国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5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1990-200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外室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第一哲学、德国哲学、政治哲学及宗教哲学等。主要著有《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真理与自由——康德哲学的存在论阐释》、《宗教与哲学的相遇》、《摆渡在有-无之间的哲学——第一哲学问题研究》与《权利的形而上学》等专著。主编“纯粹哲学”丛书等。
内容摘要:
自由不只是实践理论的问题,更是存在论的问题。自由构成了差异、理解、语言与历史之所以可能的基础。作为一种被给予的存在方式,自由意味着最高的自然:它来自自然却又能跳出了自然的必然性,也即能够跳出本能与过去的决定。这种自由把人置入了总能够重新再来的存在处境,从而使每个人不仅与他人,而且与自己处在差异化之中。同时,这种自由也意味着使人存在于总还有其他可能性的深渊之中,这使每个自由者能够设身处地地置身于各种可能性而相互呈现、相互代入,从而能够相互理解并要求相互理解。这种相互理解与要求则使语言、代际差成为可能而把人带入了语言与历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