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体”在21世纪政治哲学的论域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并不只是因为人们对归属与秩序的焦虑,而是由于现代社会内部联结结构的松动,暴露出长期以来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同性”正逐渐失效。人们被日益嵌入复杂而去主体化的制度体系中,公共性不断让位于功能性,个体之间的联结在理性契约的名义下不断瓦解。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哲学需要迫切回应的问题不应当是“谁统治”,而应该是“我们是否还在一起”“我们为何还能一起”。正是在此意义上,以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为关照,能够挖掘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面临当代全球政治问题时所特有的方法论及其实践意义。
哲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国迈阿密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伦理学。
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兼任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创新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