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事务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事务 -> 正文

聚焦两会 | 哲学院学生党员热议全国两会(一)

2025-04-18 09:04:19 作者: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又一个新春,全国两会万众瞩目,又一次会聚,代表委员肩负重托。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奏响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强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党总支积极响应号召,组织全院师生,特别是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共青团员深入学习两会思想,体会大会精神,展开热烈讨论。


24级本科班 钟苗:


两会之声,青春回响

春回大地,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奏响时代发展的强音。政府工作报告聚焦科技创新、教育改革、民生保障等关键议题,为国家发展绘就新蓝图,也为我们青年成长带来机遇与指引。

身为学生团员,我从报告中深切感受到国家对青年的重视与期望。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为我们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助力我们在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科技创新激励政策频出,鼓舞我们勇敢探索未知,用智慧为科技强国添砖加瓦;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加大,让我们对未来职业发展充满信心。

两会是国家发展的风向标,也是青年成长的加油站。我们应积极关注两会,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24级硕士班 巩朝蓬:

在今年的“两会”里,我关注到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扶持,这与青年成长息息相关。创业不仅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更能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注入新活力。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两会聚焦的教育、就业等议题,桩桩件件都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它激励着我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在校园中,我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积累经验。我相信,只要我们青年一代勇挑重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定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24级硕士班 李健纯: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热切关注着全国两会。两会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是与教育、就业相关的内容,让我们深感振奋。在教育方面,国家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教育公平,这将为更多青年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我们成长成才。而在就业领域,积极的政策扶持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两会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用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4级硕士班 李锦华

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研究生,我深感2025年全国两会意义重大。此次两会强调了经济增长、科技创新、高水平开放和民生保障等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相契合。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两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通过两会,我更加理解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高水平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也被两会在民生保障方面的政策举措所感动,这些举措彰显了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导,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24级硕士班 刘姿琨:

作为学生党员,我们热切关注着全国两会。两会就像一场及时雨,为我们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尤其是与教育、就业相关的内容,让我们深感振奋。在教育方面,国家持续加大投入,推进教育公平,这将为更多青年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我们成长成才。而在就业领域,积极的政策扶持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两会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我们要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努力提升专业素养,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用知识和技能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我们将时刻牢记党员身份,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会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4级硕士班 包松岭: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要求。这为我们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方向指导和环境支持。过去一年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持续活跃,展现了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在这一趋势下,人文社科学生可发挥专业优势,投身于文化产业与事业中。无论是在文化项目的策划、创意设计,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文旅融合的产品打造,亦或是政策研究与文化传播等方面,都能大展身手。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一方面要练好自己的专业本领,另一方面要积极了解文化生产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此,方能在文化领域找准自身定位,实现个人价值。


24级硕士班 刘鑫岩:

现今时代科技浪潮滚滚而来、新技术、新思想不断涌现的局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应当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如何及时跟进前沿知识,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荣认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角色,正在逐渐从“传授者”转化为“启发者”,这不仅能鼓励师生共同探讨学习,也能使学生的能力素质得到锻炼,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到提升。我认为这一提议符合如今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大势,在人工智能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纯粹的知识性人才越来越容易被AI代替,一个人无论如何努力其知识储备也很难比得过拥有整个互联网为数据库的AI模型。但想要取得突破和进步,只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是不够的,恰恰是灵活的、批判的、生动的思维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因此作为为我国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高校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角色,不能停留在只为学生提供“陈年PPT”,而是能做到真正的帮助学生成才,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哲学院 师生联合党支部 陈静若:

2025年全国“两会”上,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鼓舞人心。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包括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谱写教育新篇章的坚定决心,也感受到对于党和政府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殷殷期许。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我们要以两会擘画的蓝图作为青春奋斗的目标,将专业学习与发展需要相结合,勤思笃学、知行合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