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外国哲学教研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李河

2020-11-05 作者: 浏览量:

说明: http://philosophy.cass.cn/yjxr/bstr/zgj/202005/W020200505470863293825.jpg

李河,1958年8月出生于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外文化政策研究课题首席研究员,中国翻译协会社科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

专业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解释学、西方政治哲学。对欧盟和英联邦国家文化政策、联合国文化多样性公约有专业性研究。

学术背景

1978年2月进入复旦大学哲学系(77级),1984年12月在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200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后,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哲学系、美国密西根大学东西方中心、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艾莫瑞大学等访学4年。

1985年到1994年,参与翻译、编辑《外国著名思想家》大型文库(共出版近70本思想传记);2000年到2012年担任《世界哲学》主编;2009年到2013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公约项目基金”六人评审组专家。

主要作品

1.近期主要论文

《当“启蒙”遇到“国际政治”:后发国家的启蒙辩证法》(2.3万字),《求是学刊》,2016年第5期。

《“十三五时期”的文化发展环境与重大问题研究》(5万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

《哲学中的波西米亚人:德勒兹“重复”理论》(1.7万字),《哲学动态》2015年第六期

《“一带一路”与中国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2万字),《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14-2015)》总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5年9月版。

《文化多样性公约的国际政治意涵》(1万字),载《理解文化论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

《“解构论的解释学”及其范式转换》(1.5万字),载《哲学动态》2013年第10期

《超越文化民族主义,塑造中韩文化史的“第三期”》(8千字),载2013年12月中韩联合战略对话文集

《东亚国家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中华文明圈的解构》(2.1万字),载《战略与管理》2012年9/10

《当资本的逻辑替代了文化的逻辑》(6千字),载《瞭望中国》,2012年7月

《弗洛伊德和〈释梦〉》(1万字),载《西方哲学读本》,群众出版社2012年9月

《伽德默尔和〈真理与方法〉》(1万字),载《西方哲学读本》,群众出版社2012年9月

《治疆战略不能忽视文化发展的逻辑》,《文化蓝皮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11)》

《语言的灵与肉》(1.3万字),《哲学动态》2010年第10期

《Repetition:激进解释学的理论取向》(1.5万字),《哲学研究》2010年第4期

2.主要著作和译著

《走向“解构论的解释学”》(文集,28万字),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2月)

《西方政治哲学经典》(60万字,编著第二作者),人民出版社2009年

《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专著,40万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得乐园·失乐园》(著作,20万字),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从现象学到解释学》(编著,18万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3月版。

《人在故事中》(著作,5万字),广州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海德格尔》(译著,18万字),乔治·斯坦纳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穆勒》(译著,14万字),中国社科出版社1993年7月

《胡塞尔思想的发展》(译著,60万字),北京三联出版社简体版1994年,台湾仰哲出版社繁体版1993年)

主要获奖:

1.《巴别塔的重建和解构》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专著类一等奖(2011);

2.调研报告《转变政策思路,建设西南边境地区文化纽带》获国家民委2011年成果二等奖

3.为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界博览会中国馆所做的策划文案《水利天下,大河文明》获中国贸促会方案竞标一等奖(2007);

4.博士论文《概念栖身于语词世界》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论文三等奖(2004);

5.译著《胡塞尔思想的发展》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青年优秀成果译著一等奖(1999)。

重大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A类重大课题《文化多样性研究》,2012-2017,担任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

俄罗斯文化政策研究课题,2015年-2017年,担任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

2018年6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