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外国哲学教研室
当前位置 :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刘未沫

2021-10-28 作者: 浏览量:

../../照片/刘未沫4.jpeg

刘未沫,19854月出生于云南昆明,籍贯山东潍坊,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副编审,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岗位教师和硕士生导师。2023年入选哈佛燕京高级访问学者和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在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前,我曾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技术史系(天文学史方向)开展博士后研究,此前曾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宗教学硕士学位,剑桥大学古典学系(古代哲学)硕士和中山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学位。

我的研究兴趣包括古代哲学(特别自然哲学和理论哲学)、古代科学史(天文、医学与音乐),同时我也从事古代文明之间的比较研究。由于在艺术和音乐方面的兴趣,近年来我也开始在哲学、音乐、艺术的交叉领域工作,试图探索非文字语言外的思维以及它们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方式:liuweimo@gmail.com; weimoliu@qq.com


同行评议论文

1.《普纽玛/气、灵魂与经脉的发现——亚里士多德与希腊化早期医学》,《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年第6期,65—82页。(CSSCI,2.8万字)收录于《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四辑)。

2.《早期中国思维中的数理、图理与式图——以北大秦简〈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为中心》,《学术月刊》2022年第4期,第22—37页。(CSSCI权威,2.6万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收入文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汉范式”》(“天文学史新视野丛书”第一辑,湖北科技出版社 )。

3.《<鲁久次问数于陈起>中的“音律—历法生成论”及其宇宙图像》,《哲学动态》2022年第3期,第37—45页。(CSSCI)

4.《数的宇宙生成论:<蒂迈欧>与 <鲁久次问数于陈起>比较研究》,《世界哲学》2019年第2期,第104—113页。(CSSCI)

5.《柏拉图论宇宙的唯一性》,《现代哲学》2017年第5期,第71—79+100页。(CSSCI)《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全文转载,并收录于《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第二辑)(20197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亚里士多德对多宇宙观点的批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5期,第67—71页,英文版曾获纽纳姆学院伍德·威斯特勒奖章。

7.《亚里士多德对流星、彗星及银河的解释》,《中国科技史杂志》2017年第3期,329—338页。((CSSCI扩、CSCD)文章获第四届气象科技史会议优秀青年报告二等奖。

8.<伊利亚特>的世界:有关生命、死亡、葬礼及其竞技》,《国外文学》2014年第2期,第64—73+158页。(CSSCI)

9.《中国科学的诗性与礼性》(第二作者,与孙小淳合著),《科学文化评论》2017年第1期,第5—14页。

其它

1. 《古希腊宇宙概念的翻译问题》,《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2月16A05版。

2.<论天>“天”的推动者可能是其位置吗?——评王纬<推动者、第一因和必然性>》,《哲学评鉴(第二辑):证据、视角与模态》(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41月。(1.3万字)

3. 《艺术为什么重要?》,收于文集《美育教师手册:理论、方法与实践》,李睦主编、沈晖副主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46-59页。(1.5万字)

4. 《踏上当代艺术修复的“忒修斯之船”》,《The New York Times Life and Arts集錦》(纽约时报艺术中文版),20232月,第22-25页。

5.《坂本龙一正年轻:向感知原点的生命探索》,《The New York Times Life and Arts集錦》(纽约时报艺术中文版),20231月17日。

6.《多面的技术:操作、技能、科研与文化——从潍坊科技学院历史沿革看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收入哲学所集体成果《乡村振兴战略齐鲁样板的寿光探索——十八位哲学青年眼中的“寿光模式”》(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3万字)


译著/作

1.《古希腊哲人论神》,赛得利(David Sedley)著,刘未沫译,刘玮编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中文版首发,英文版Themes in Greek Theology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在“Key Themes in Ancient Philosophy”系列出版)

2.<理想国>的内与外》,李尔(Jonathan Lear)著,刘未沫译,载《<理想国>的内与外》,娄林主编,“经典与解释(辑刊)”,华夏出版社,2013年,第15-54页。


主持与参与课题

1.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柏拉图《蒂迈欧》与亚里士多德《论天》比较研究”(编号20CZX036),20209月至今。

2.获第6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编号2016M600118),主持“古代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宇宙论”项目,201611—201712月。

3.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汉唐时期沿丝路传播的天文学研究”(编号17ZDA182),负责“十世纪前沿丝路传播的希腊天文学”课题,201711月至今。

4.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简帛阴阳五行类文献集成及综合研究”(编号20&ZD272),负责“东西方宇宙观念比较研究”课题,202012月至今。

获奖

2012年获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年度最佳论文奖(Wood Whistler Medal)

202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青年标兵

202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教学

2022年秋季学期 哲学学术英语(Philosophical Arguments),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2022年春季学期 哲学学术英语(Philosophical Writing and Translation),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本科生必修课

2018年春季学期《蒂迈欧》,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文理本科生必修

2016年春季学期 西方古代宇宙论,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通识选修课

2013年夏季学期 中级希腊语:柏拉图《克力同》,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研究生选修课